斗指西南,维为立秋
图片
立秋,是“二十四节气”之第十三个节气,也是秋季的起始。斗指西南,太阳达黄经135°,在每年公历8月7、8日或9日。 “立”,是开始之意;“秋”,意为禾谷成熟。
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:「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蝉鸣」,立秋对农事至关重要,农谚「雷打秋,冬半收」「立秋晴一日,农夫不用力」凸显其预示意义。
立秋饮食讲究「润燥」与「平补」。北方多食梨、银耳润肺,南方以百合、莲子清心;山东有「入伏的饺子立秋的面」之谚,胶东地区流行吃面条。中医建议「贴秋膘」前先清湿热,可食用陈皮、山楂助消化,避免油腻伤脾。
图片
最喜小句
《立秋后题》-杜甫
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
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释义:杜甫以「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」十字精准捕捉节气更迭的微妙。夏日的绚烂随流云消散,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奏响秋天的序曲。此句将物候变化与哲思融合,既见时序流转的苍凉,又暗含对生命节律的深刻洞察,被誉为立秋诗词的巅峰之笔。诗中「流火」指心宿西沉,标志暑气渐消,而「商飙」即秋风,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宣告秋之将至,展现了杜甫一贯的沉郁雄浑之风。
《立秋》刘翰
乳鸦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凉一扇风。
睡起秋声无觅处,满阶梧叶月明中。
释义:南宋诗人刘翰以细腻笔触描绘立秋之夜的静谧。幼鸦归巢后,玉色屏风在空寂中伫立,枕边凉意与秋风相伴。醒来寻觅秋声不得,却见月光下满阶梧桐落叶 —— 这抹「无觅处」的怅惘,恰是立秋时节暑气未消、秋意初萌的传神写照。诗中「乳鸦」「玉屏」「月明」等意象构建出空灵意境,而「新凉」二字既写体感,又暗喻心境的澄明,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与含蓄。
《新凉》徐玑
水满田畴稻叶齐,日光穿树晓烟低。
黄莺也爱新凉好,飞过青山影里啼。
释义: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以江南田园为画卷,展现立秋时节的生机。诗中「新凉」二字双关,既指天气转爽,亦暗喻心境的澄明。稻田水满、稻叶整齐,正是立秋后水稻灌浆的典型景象;晓烟轻笼、黄莺啼鸣,则勾勒出初秋清晨的清新灵动。此作一反传统悲秋基调,以明快笔调绘出立秋独有的丰饶与希望,被誉为「最富田园气息的立秋诗」。
始惊三伏尽,又遇立秋时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